您好,欢迎来到道义和集团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6268080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智能标签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1-08-29 11: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智能标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深广的国际背景。国际上最早的智能标签应用在于能实现对供应链上每一件单品的识别和跟踪,其关键是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目前在流通领域中已经存在多种物品的编码体系,属RFID在物流的应用主要存在两种编码体系:一是由日本UID中心提出的UID编码体系,支持这一阵营的有日本电子厂商、信息企业、印刷公司等。另一阵营是由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连锁集团、英国Tesco等多家美国和欧洲的流通企业都是EPC的成员,EPC从美国IBM公司、微软、Auto-IDLab等获得技术研究支持。
       智能标签在中国的研究及应用是新近的事情。面对在欧美占据统治地位的RFID电子产品编码EPC(电子产品代码)标准,以及美国国防部、沃尔玛等方面对EPCglobal组织标准的强势推动,2003年11月,中国正式成立“智能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制定中国有关“智能标签”国家标准,使其既具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又能和目前国际的相关标准互通兼容,以促进中国的“智能标签”发展尽快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国际轨道。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中国RFID标准化工作组及其成员在开展自主开发和制定标准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加强与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在内的亚洲国家合作,共同探讨和推动日本RFID/UID智能标签标准的应用。2004年8月,中日韩三国在各自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日本成立了一个RFID标准三国委员会,以协调三国的工作,并在政府层面研究对策,帮助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今年3月,RFID业界最具权威性的第三届RFID全球年会在美国德州达拉斯举行,中国首次组团参展,且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智能标签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由于基于智能标签的应用系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手工录入方式,大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由于其先进的自动识别功能,能轻易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任务,便于查找历史信息和总结分析,因此,智能标签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背景支持。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都在开发或应用智能标签系统,据美国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联合商业情报公司(ABI)的统计与预测,在2003年,全球总共安装了3.23亿个标签,其中资产管理占26%,供应链管理占1%,其他各种应用包括门禁、车辆占73%。随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成熟,到2007年,市场容量将达到现有的2-3倍,尤其是供应链领域的市场将从原来的1%快速发展到46%的市场占有量。同时,资产管理的市场也将增长1倍,总标签量将达到16.21亿。RFID到2008年的工业生产总额将达37亿美元,是现在的36倍。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射频技术市场发展的迅猛态势。当然,不仅是RFID本身,而且RFID读取设备和相关的应用软件也将形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市场。
       如前所述,与条码技术相比,智能标签识别技术更具优势,并开拓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各国都在积极扩张非物流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场、港口、公路、配送中心、仓库、零售商店和家庭,扩大市场份额。如今,智能标签的发卡量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5年内RFID的应用将增长10倍。未来5年我国市场需求巨大,专家预测市场需求数量将超过30亿个,形成500亿元的庞大市场,并将以3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成长。
Copyright @ 2016 TeD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特典宴席专家 ICP备00000000号
邮箱:123456789@qq.com